在近现代历史上,有一位中国人提出了9体育“中日合邦”的政治构想,他九游体育官网就是九游体育康有为。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期间,提过很多奇葩的政治计划,比如他向光绪皇帝提议,中国应该向巴西移民2000多万人口,在巴西建设一个“新中国”;他在《大同书》中还提出了改良人种的计划,康有为把世界人种分为白、黄、棕、黑四种,他认为白种人最上等,黄种人次之,黄种人应该和白种人通婚,这样黄种人就能逐渐变成白种人。
(康有为)
其实,这些奇葩的计划都不算什么,但是他向光绪皇帝提议的“中日合邦”计划,不仅引起日本人的觊觎之心,而且直接断送了戊戌变法的前程。
慈禧太后一开始,并不反对变法,慈禧本人就是属于开明派,戊戌变法若得不到慈禧的支持,是根本实施不了的,百日维新期间,光绪12次前往颐和园请安,并向慈禧咨询军国大计,光绪下诏书时,多写有“朕钦奉皇太后懿旨”这样的字句。除光绪本人直接向慈禧请旨以外,军机处也向慈禧上呈重要奏折,百日维新期间,军机处一共向慈禧太后上呈共计462件奏折,最多的一天上呈了29件。
(慈禧)
慈禧一开始是支持戊戌变法的,许多保守的大臣也支持,因为这是救亡图存的需要,但是呢,康有为等人的做法太激进了,所以很多原本不反对变法的人在百日维新的后期都站在了变法的对立面,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说:“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地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这些激进的做法当中,对清廷危害最大的莫过于中日合邦的政治构想,这也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认为,国家的存在是有害的,有国家就有兵祸,欲拯救百姓,首要之务是废除国家,那么怎么才能废除国家呢?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大邦吞并小邦,另外一种就是力量同等的国家实现合并。
(《大同书》)
国家合并的第一步就是实现中、日、美、英的合并,而这一合并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中、日合并。
在康有为的授意下,变法派官员杨深秀上书光绪皇帝:“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
变法派官员宋伯鲁也于翌日上书光绪皇帝:“渠(李提摩太)之来也,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
对于中日合邦、中日美英合邦的计划,最积极活动的外国人就是李提摩太和伊藤博文,李提摩太是英国人,伊藤博文是日本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如意算盘。
维新派的官员缺乏最基本的国际法常识,英国人和美国人提出的“合邦”还仅仅是“三国同盟”、“四国同盟”这样的军事同盟意义上的“合邦”的概念,而不是国家和国家之间主权的合并。
(当时欧洲流行的军事同盟关系,并于一战之前,正式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
当时的“中日美英合邦”,实际上是李提摩太的一个外交骗局,借合邦之名,诱骗维新派官员交出军事、财政、外交等权力,以实现瓜分中国的梦想。
(李提摩太)
日本人鼓吹“中日合邦”,其用心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借此获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所以这个“合邦”计划,清廷大多数官员是无法接受的,这无异于把祖宗的江山社稷拱手让给外人,慈禧太后感觉事态越来越严重,且风闻伊藤博文即将来京与光绪商谈合邦计划,遂当机立断,发动政变,结束了戊戌变法。
(伊藤博文)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变法派官员,原来是卖国贼啊,幸好戊戌变法失败了,不然江山社稷真的拱手让给外人了,其实呢,这并不是康有为等人卖国,而是他们对近代外交和国际法常识一知半解,误把当时欧洲流行的外交同盟当作是国家的合并。
(日本人梦想中的“大东亚共荣圈”)
其实,康有为很多的奇葩想法,都是因为对当时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一知半解而产生的。对西方世界的一知半解,也是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之所以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连国际法常识都不了解,怎么可能取得变法的胜利呢?相比之下,当时的日本官员对国际法常识就非常的了解,“中日英美合邦”的计划没有实现,日本和英国后来就搞了一个“英日同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年代里,日本在“英日同盟”中获利巨大,借“英日同盟”扩张了自己在远东的势力范围。
(英日同盟宣传海报)
更多历史知识,可以关注“腾飞说史”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订阅: tf13956212778 (←长按复制添加)
继续阅读:
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历史» 有哪些中国人提出了中日合邦的计划?中国和日本合并的幻想
评论列表